由農民日報社主辦的“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發展理論研討會”在京舉辦。會議以黑龍江省綏化市蘭西縣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為典型案例,來自政府部門、科研院所及金融機構的專家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探討“誰來種地”“怎么種地”的難題,為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相銜接、農業生產經營提質增效和高質量發展獻言獻策。
會議指出,以小崗包產到戶為昭示,我國農村生產關系一再創新,持續發展,推動著農業生產力節節躍升。如今,農業生產發展到了新階段,情況發生了新變化,我國傳統一家一戶的小農生產出現了優質勞動力供給不足、要素配置不合理、技術低下的瓶頸制約。因此,培育各類專業化、市場化服務組織,提升小農生產現代化水平,是我國農業現代化的出路和未來。
會議強調,托管服務是實現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一種重要路徑,規模經營是現代農業的方向,也是提高質量、效益和競爭力的必由路徑。托管服務是現階段農民和經營主體易于接受的一種交換方式,更是農村有前途的新業態。在這一過程中,要尊重經濟規律、把握產業特征。
會議認為,要進一步把農業社會化服務辦成一個大產業,重新認識新時代農業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戰略定位和功能。為此,建議制定扶持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政策措施,進一步完善和創新農業保險體制,進一步推進農村系統性、集成性的農村金融改革,建立健全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的管理制度。
會議提出,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要回答好誰來種地、怎么種地的現實之問;要回答好用什么模式、什么模式好的路徑之問;要回答好政府扮演什么角色、怎么扮演的責任之問。